“国家自主贡献亚洲交通倡议项目-中国部分”启动:实现交通运输零排放,中国至关重要

交通运输领域减碳是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据中国官方发布的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清单,交通运输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9%,是继电力行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之后的第三大排放源[1]。但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经济结构的升级——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变,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比重将持续上升。2017年,欧盟28国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占排放总量的27%。与能源业和制造业不同的是,实现交通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面临挑战:自2014年以来,欧盟与交通运输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甚至出现了反弹[2]

 

在中国,交通运输领域也是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据测算,中国的城市机动车等移动源排放已经成为本地细颗粒物(PM2.5)的首要来源,贡献了本地PM2.5浓度的20%~50%:其中,深圳占比高达52%、北京为45%,上海为29%,广州为22% [3]。此外,机动车等移动源排放氮氧化物已经占到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60%左右,挥发性有机物占23%左右 [4]

 

为防治空气污染,中国近年来在机动车污染防治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国六标准的实施、改善油品质量、促进交通运输结构的调整等,并取得显著成果。虽然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车油路”统筹的机动车排放治理体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但在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在中长期减排战略、监测监管、排放清单、减排技术、政策标准等方面仍缺乏有效技术支撑。

 

“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也正在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交通运输领域无疑将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吴险峰在会议上表示:“希望借助此次项目,加强中国与德国在交通运输领域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战略与政策上的交流合作,也希望通过中国项目的实施总结出宝贵经验,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经验和智慧。”

 

“国家自主贡献亚洲交通倡议项目” 由德国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的“国际气候倡议(IKI)”发起,主要在中国、印度和越南开展,这些亚洲国家交通运输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在未来十几年内预计将有大幅增长。该项目旨在通过支持伙伴国家推进利益相关方的对话进程及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物协同治理,推动亚洲国家交通运输领域减排综合方案的实施。

 

 

//中国经验或可引领世界交通运输领域的协同减排

 

该项目下,中国部分强调国家层面和省级层面同时发力,通过支持中国国家和省级合作伙伴的技术研究与能力建设,开展交通运输中长期减排战略与主要减排政策研究,助力中国实现减排目标。

 

在国家层面,本项目将支持减排潜力最大的政策,以快速推进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协同减排进程。研究表明,对机动车等交通细分部门制定和实施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和推动电动化是中国交通领域碳减排最重要的途径。此外,进一步提高机动车等交通细分部门的排放法规要求、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可以带来减碳降污、改善空气质量的协同效应。对于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在中国这项政策还处于空白,而全球另外两大汽车市场美国和欧盟都已实施了先进的机动车温室气体排放法规[5]。本项目将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入深入研究,填补这一空白。

 

对于电动化,中国则是已然走在了世界前列。从2015年至2021年初,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急速攀升。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了十倍,从58万辆升至550万辆,位居世界第一[6]。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国力图进一步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新车年销量达到汽车总销量20%的目标[7]。而放眼世界,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在碳中和的长期目标指引下筹划着更为激进的机动车电动化目标[8],比如美国加州、英国、法国等均已提出在2035~2040年新生产的轻型汽车达到100%电动化(图1)。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的背景下,本项目将研究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政策措施,并分析建议中长期电动化路线。这对中国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至关重要。

 

机动车二氧化碳和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是实现十四五减排目标和美丽中国目标的关键。本项目将联手国际和中国研究团队探索机动车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协同减排的主要政策路径,如国家正在稳步推进的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地方行动必不可少,广东将成首批试点之一

 

国家气候雄心的实现离不开地方的行动。广东省内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庞大,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前列。但是,得益于较高的第三产业占比、较高的城镇化水平和清洁能源占比,广东省完全有能力在减排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大气六项污染物年评价浓度,连续四年(2015年至2019年)达标,成功从中国大气污染治理三大重点区域中“除名”。2020年上半年,珠江三角洲地区PM2.5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约为北京(43微克/立方米)的一半 [9]

 

 

在产业转移与城镇化趋于平稳后,交通运输领域正成为广东省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和空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基于生产的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1% [10]。另一方面,由于深圳市在车辆电动化方面全球领先,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在2020年也实现了公交车近100%的电动化[11],广东省的先进经验也值得国际借鉴。

 

由此可见,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加大清洁能源占比的形势推动下,广东省将发挥突出作用。项目组将把广东省作为中国项目的首批试点之一,与当地的研究伙伴合作,支持制定交通运输领域协同减排的综合措施。这些措施将包括但不限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现客运和货运运输结构调整、提高车辆利用率,以及推广低碳交通燃料。

 

德国联邦环境部气候政策、欧洲和国际政策司副司长Norbert Gorißen表示,欧洲和德国的2030年和2050年气候目标以及中国雄心勃勃的2030年和2060年气候目标为气候行动提供了很好的框架。他强调,为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的低碳化,挖掘低碳转型的潜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施即时、有效和持续的减排政策。中国、欧盟和德国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特别是在制定各自交通低碳化中长期战略方面。

 

 

引用

[1] 生态环境部 20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

[2]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in Europe.

[3] 生态环境部 2018 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

[4]生态环境部 2021 机动车等移动源成大中城市PM2.5污染主要来源 https://news.cctv.com/2021/02/25/ARTIs0IUKVtgPjWTlMUPSmaK210225.shtml

[5] ICCT 2017. 2017 Global update: Light-duty vehicle greenhouse gas and fuel economy standards.

[6] 工信部 2021 http://www.caam.org.cn/chn/1/cate_2/con_5233244.html

[7] 国务院办公厅 2020.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

[8] 国际清洁交通委员会 2021. 驱动绿色未来: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回顾及未来展望. https://theicct.org/publications/china-green-future-ev-CH-jan2021

[9] 生态环境部 2020 广东省城市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及排名情况(2020年1-6月)http://mee.gov.cn/ywdt/dfnews/202007/t20200724_790970.shtml

[10] 《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中长期情景研究》项目组. 2021. 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转型中长期情景研究

[11]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8. 我省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珠三角城市公交后年全部电动化 http://www.gd.gov.cn/govpub/zwwgk/201805/t20180524_270830.htm

 

 

 

来源:世界资源研究所

News.

行业资讯